Tuesday, May 1, 2012

烏克迷思 101

之前在 Facebook 的 KUPC 玩樂團上,曾經在哈啦中提到一個狀況:在資訊不夠清楚的狀況下我們常常聽到或自己誤用某些名詞,造成剛剛踏入烏克麗麗世界的人有點混淆,結果多繳了點冤枉錢當學費,今天我想把這些寫成一篇,希望能夠幫大家節省一點摸索的時間.


  • 「價格迷思」價錢高貴就是比較好的琴? 我的回答:那可不一定。台灣的樂器行因為代理權跟進貨來源的關係,能夠像國外樂器行那樣,一次把低中高價位等級通包的,幾乎沒有。定價策略也很奇怪,國外賣 150 美金的在國內變成新台幣六七千,入門品牌的最後一個高階產品被講成這個品牌是高級品,夏威夷當地的好品牌被多塞兩三百美金當「處理費」也多有所見。在國內買琴你需要的不是良心店家,而是自己得多做功課。參考國外專賣烏克麗麗的網站,人家價格都很透明化的,自己加上 100-150 美金的運費,總價再加上 12-15% 的台灣關稅,差不多就是你該看到的實際成本,如果你有良心,再加上伍佰到兩千臺幣給店家當做幫你花時間心力的處理費用也就夠了。容我很殘酷的說:琴的價格是應該反應他的品質,什麼品牌的琴該定什麼價格是由市場公平決定的,如果你搞不懂那把琴該用多少錢買才公平,建議看看後面這些連結,搜尋一下你要買或已經買的琴型號,大概就會有一個合理範圍。可供參考的國外網站如 HMS, Gryphon Strings, UKE Republic 甚至香港的 UKE HK, 還有在新加坡的 Ukulele Movement 都有型號 vs 價格的完整列表以供參考。簡單判斷原則是夏威夷製的 Koa 量產琴一定比較貴,客製琴也比量產琴貴(因為多了許多能自己決定的選項),這邊所謂的量產琴,是指每個型號就是固定這些規格由工廠生產,同型號每一把看起來一模一樣,雖然試彈量產琴的時候耳朵尖的人還是分辨的出其中有著些許差異,客製琴的選項跟有哪些製琴師在製作,以後有機會再來一篇詳細敘述吧!除了夏威夷本地外,有些美國專門製作吉他的公司如 Martin, Taylor, Collings 趁著最近這幾年的這一波烏克麗麗熱潮,又重新搭上列車也開始生產烏克麗麗,因為品牌關係所以他們的當然也比小品牌的貴一些。小廠牌的量產琴多半移植到東南亞如大陸、印尼或是南美洲等地製造,才可以壓低成本。
  • 「原料迷思」全單板是什麼?正確的來說,全單板應該意指 All Solid board,就是說烏克麗麗樂器主要構成的音板應該是同樣材質的一片木板製作而成,但由於市場行銷方便,在國外漸漸廣義解釋為只要是一層實木板(Solid board) 而不是合板(laminated board; plywood) 製作而成的樂器,都可以叫 All Solid board, 那麼合板在這邊是指什麼呢?就是把不同層(layer)的薄木板以 90 度的交錯方式,高溫高壓以層疊壓實方式製作成一片比較厚的木板。那麼,你一定聽到人家告訴你說全單板製作而成的樂器「比較好」?真的嗎?我的回答還是:那可不一定。的確合板木因為交錯相疊讓人有共振不足的顧慮,但是一把樂器最後製成的聲音到底好不好聽,木頭,只是最開始的一個影響因素,製作過程中由誰操刀,怎麼對這個木頭做調整才是更大更深遠的影響要件。換句話說,資深製琴師拿合板木做出的樂器,跟菜鳥製琴師拿實木板做的樂器,互相比較出來的聲音可能一樣好甚至更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現今真實世界的情況是:號稱全單板的烏克麗例已經越來越少由 單獨一片實木板 製作,因為單一木材切割出弧度之後,必須浪費的木材太多,而這麼大尺寸的木材板比較不容易存放,所以現在大家都用左右拼合法:把兩片木板靠攏黏實,一方面取對稱的花紋,好看,一方面只需要原本尺寸一半的兩塊木板就可以做完同一件事,製作過程中還浪費比較少的木料,環保。最基本應該把握的要點是賣家應該誠實告知樂器是使用那種方法製作而成,如果原料是合板就請不要硬凹說是全單,如果是全單就不用一昧鼓吹說一定比較好,樂器好不好不是只看木頭,還得看誰做、誰拿來彈。
  • 「選購迷思」我是新手,我該買什麼價位/廠牌/等級的琴?最簡單的方式:找已經有在玩烏克的朋友一起去樂器行,然後試琴吧!價位看荷包,廠牌跟等級得看店內有供應什麼,簡單原則是如果先前完全沒有音樂基礎,不管任何尺寸你的第一把琴應該以新台幣 3000 - 4000 元為最高上限了,事實上我自己都覺得新手琴這樣已經太多,不過你自己到現場衡量吧!如果以前玩過吉他,或是有其他樂器的相關經驗,你想找好一點的琴,盡量不要只是看外表好看或是某個裝飾點很炫很吸引你,就一股腦地買下去。人的眼睛有催眠聽覺的作用,碰到自己很愛的琴得先問問自己,到底是喜歡他的聲音,還是心裡先喜歡他的花樣?這把琴買回去是自己要彈,朝夕相處的,而不是在店內半小時被別人迷惑慫恿之下就魯莽行事,一時衝動之下買下。如果是後者的狀況,應該很快就會想脫手或是升級買下一把,購買多把烏克麗麗雖然也不是什麼壞事(不瞞您說大部分玩烏克麗麗的人都會擁有數把琴),但是錢總得花在自己認為值得的地方,當然如果你很喜歡這個更新下一把的過程,那.... 也是不錯。
  • 「名稱迷思」相思木都不相思了: 夏威夷相思木英文俗稱 Koa, 學名是叫 Acacia Koa, 事實上整個相思木家族(Acacia XXXX)族繁不及備載,前些日子國外有廠商把不是種在夏威夷也不是叫 Acacia Koa 這種木頭做成的樂器說成 Koa ukulele, 引起軒然大波。哪一家就不用說了,但在台灣如果有人說這是相思木做的烏克,記得要問清楚是否為 Koa, 別跟其他地方的相思木搞混,通常 Koa 為原料的烏克都會比較貴。
  • 「名牌迷思」4K 1G 一定出好琴:這種好與不好的感覺都是相對性的,最有用的答案是:你得自己嘗試看看,你喜歡哪一種聲音,哪一把樂器的彈奏性適合你那麼它就是對你來說的好琴,別人口中說某某廠牌比較好其實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不要迷信品牌,不要一昧相信推銷,要先相信自己的手感跟耳朵,畢竟這把琴拿回家還是得跟你自己朝夕相處。
  • 「使用迷思」我的琴彈起來怎樣都覺得不順手,或是聲音跟別人的好琴不一樣。先別急著買新的!你可能只是需要一點細部調整(setup)的工作,調整內容有上下弦枕、琴橋跟確定四條弦的高度在各個琴格之間維持一致,基本上跟調整吉他的動作是差不多的。細部調整做完,另外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換琴弦,琴弦花費比起買一把新的琴來說算低很多了,也可以藉機嘗試不同的琴弦組合,每天使用的琴依照平均彈奏時間的長短,更換琴弦的週期也不一定,天天彈奏的樂器以半年但不超過一年為更換時機的基本原則,想更早換當然也可以,只要你自己覺得琴弦開始不順手,或者彈起來有卡卡的感覺,甚至按下某些格會有奇怪的嘎滋聲響,那就是暗示你該替你的烏克換新衣啦!

突然回頭看,自己好像寫太多了,耐心看完到這裡的讀者,恭喜你,希望下一篇文章出現的時候你還讀得下去,當然如果有任何意見跟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小弟我.... 虛心求教!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