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9, 2012

如何尋找客製琴(II) - Kamaka

Kamaka 是一家開門九十多年的老字號,在夏威夷跟世界各地都享有盛名的烏克麗麗家族公司,他們除了量產各種尺寸從 Soprano, Concert, Tenor 到 Baritone 一應俱全外,當然也提供客製琴的服務,只不過,他的客製琴並不是隨客人喜好想開什麼訂製選項就全都答應,老字號還是有自己對品質的要求跟堅持原則,大致上可以提供的訂製選項有:

  • 木頭的選料升級(外觀): curly koa wood (Premium 3A and Premium Full Curl 4A), 4A 要看當時有無庫存,可遇不可求。
  • topboard 可以用 koa, spruce 或 cedar. 後面兩個是 2010 年之後再度開放。
  • 響孔鑲飾 rosette (maple, rosewood, koa, or shell). 鑲飾的外圈可以另外選 rope binding 或 BWB(black-white-black) binding. 通常如果是 concert size 的話只能選 BWB, 因為 rope binding rosette 會在視覺上看起來太大而被製作師父打回票,tenor 的話兩種都可以選。
  • 加長琴頸 long neck.
  • 指板跟琴橋更換成 ebony(正常版本是用 rosewood)
  • 指板鑲飾做圖案或名字縮寫 inlay 
  • 加裝拾音器, Kamaka 建議用 Fishman 這個廠牌的拾音器
  • 機械式旋鈕可以升級成 Gibson Shaft 金色旋柱搭配 ebony (黑色) 旋鈕
  • 琴頭的 KK logo 可以選擇 MOP(mother of pearl) 或是 AB (abalone) 鑲嵌材質
  • 琴頭可以用 Koa 或 Ebony 貼面
Kamaka 對一般使用者跟專業音樂家的款待程度有差異,所以對普通客戶有些選項是不開放訂購,只允許他們替音樂家訂製的琴上出現,這些不能選但是偶爾出現讓你流口水的選項有:

  • Slotted headstock - 類似古典吉他的琴頭,有兩條溝槽以便琴弦往琴橋方向走,Jake Shimabukuro 跟 Kalei Garmiao 的 kk 琴都有。
  • binding & purfling - 琴身的上、側、背面接合處的補強裝飾。

這些選項為何不提供給我們一般客戶?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細節都需要花費額外時間跟功夫才能達成,而 Kamaka 光做量產跟客製訂單已經讓產能趨於飽和,所以才會先把這些選項取消掉。如果你有能力說服 Kamaka 你是遙遠亞洲某個小島上很有才華的音樂家,搞不好會有好運氣可以讓他們點頭幫你做一把音樂家等級的客製琴,那就真的太酷了!

好了,大家最在意的兩個問題來了:一把訂製 Kamaka 琴要花多少錢?還有要等待多久?我這邊用美金價位表示(因為他的估價單來的時候就只標美金),運費包含在裡面了,但是請注意這一點:關稅是到了台灣之後才加,所以不算在報價內。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 $1500 - 3000 之間,端看你選的選項多寡而定。等待時間為訂單確認後付了訂金 ($100) 開始算 2-4 個月,這當中如果有任何問題,Kamaka 負責處理訂單的 Tekla 小姐會用 email 聯絡(除非你想跟她講越洋電話),信件往返的速度通常都會在一到兩個工作天內回覆,所以他們的客服速度是很不錯的。

Kamaka 的琴不管是量產或客製版,都會在琴盒內附上一張保證卡,如果你沒有要把這把琴賣掉,請記得在拿到保證卡之後把姓名、電話等資料用英文填好,寄回去 Kamaka 這樣以後需要處理任何有關琴的大小事情時,才不用擔心售後服務跟保固範圍這些問題。

音色和製作品質方面,我覺得 Kamaka 的客製版跟量產版在音色跟製作工續的完成度上並沒有很明顯的差異性,所以我個人認為訂購 Kamaka 客製版完全就是為了好看! Kamaka 家族對維護家族聲譽這件事情相當在意,所以他們要求出廠產品的品質一致性,事實上每一把成品要送出去之前,都得通過一位 Kamaka 家族成員做最後的檢視跟驗證,有自家人把關來審核。
(只是我一直搞不懂為什麼他們選的烏克弦在自己的琴上表現那麼普通,不過琴弦的音色表現很個人化,而且搞不好他們認為這才是幾十年前真正 Kamaka 該有的傳統聲音,只是無法討好現代人的耳朵)

下次來介紹歷史沒有 Kamaka 那麼悠久的個人工作室,跟美國本土的客製琴公司。

Saturday, December 8, 2012

Google+ 上的社群

Google+ 是很晚才加入社交網路戰場的服務,今天終於有一個我等很久的功能出現,那就是社群(community), 為什麼不用 Facebook 就好?你問。因為 FB 的無能狀態列更新設定,誰寫了什麼,誰又在別人的文章上留下哪些意見,路人甲乙丙其實都看得到,某種程度來說太過於雞婆,而且跟 Facebook 自己講的「我們超超超級重視使用者隱私權的保護唷」相去甚遠,有掛羊頭賣狗肉的嫌疑..... 好吧!我承認我對 FB 從一開始就有很不喜歡的偏見,現在有了 G+ 社群,是該時候讓訊息分家,清爽一下了。所以我創了一個社群叫 Ukulele Taiwan, 歡迎大家加入,可以討論跟烏克麗麗相關的話題,影片、照片跟新聞,最重要的是中文馬ㄟ通,事實上我希望本來就用中文討論就好,如果要看純英文的烏克消息應該加入這一個 #Ukulele community 跟上 UkuleleuUnderground 論壇 才是。

G+ 社群該怎麼使用呢?其實跟 G+ 一樣,上去貼訊息,但是社群的好處是可以針對訊息做分類,所以我大致先分了影片/照片/團練等三類,如果還有其他需要可以再增加,另外 Discussion(討論) 跟 Event(活動) 這兩個是內建選項,所以就保留了,基本上團練可以用 event 去設定時間然後邀請有意願參加的人,被邀請者也可以答覆是否參加,看來好像會跟團練這類重複?事實上如果有邊吃邊玩的團練活動,或是重複出現的週期性團練,可以 Po 一篇在團練區就好,如果是臨時性的活動比如說大家找某一天去哪裡玩,那就可以用 Event。

當然如果你都不丟分類,自然而然就會被歸類到 Discussion 這邊,而所有新增的文章都會先出現在社群,然後在每個分類別中看到各自的文章,大致上是這樣。

看到這裡的同好們還沒加入嗎?趕快來!社群隨時歡迎你的加入,See you there!

Wednesday, November 21, 2012

Jake Shimabukuro 的烏克麗麗演奏會

上週趁著還在美國的機會,剛好得知 Jake 在內華達州 Reno 有一場演奏會,地點離加州 "不算遠" 的情況下(從舊金山開車到 Reno 約需四個多小時),我跟朋友兩大兩小利用週末閒暇時間開車過去,我們兩個輪流開,沿途風光是不錯,只是開完一趟來回之後我才慶幸有人陪我開車,不然路途遙遠如果路上有突發狀況(像是回程碰到山頂下大雪)一個人還真不知道怎麼辦,我跑去聽演奏會,朋友則是帶小朋友去玩旅館,各自有著奇特的目的。

其實我從半年前就開始一直往 Jake 的網站跑,檢查他的演出行程,希望有機會能碰得上。演奏會能提供更直接的互動,也可以聽到與錄製專輯不同版本的音樂,這次聽完的感想我先寫在前頭了:如果有機會,大家還真的可以花一次錢去聽 Jake 的現場演奏,我喜歡他透過音樂把本身的活力傳達給聽眾的方式,他很用心的演繹著每個音符絕不馬虎,有些歌曲他已經做了少許變化,以免跟專輯內的曲目聽起來一模一樣,雖然現在是宣傳新專輯 Grand Ukulele 的巡迴演奏,可是曲目中還是有耳熟能詳的招牌歌,比如說他就把 Dragon 這首歌轉化成電子搖滾類型,透過切換效果器上不同的音效,達到用烏克麗麗也可以跟電子吉他一樣 rock and roll 的目的,成功地把這首從第三張專輯就出現的歌曲轉換成另外一種風貌,新奇但還是很好聽。

曲目之間 Jake 偶爾會講一下話,有些部分應該已經變成他的固定台詞,比如說向大家解釋他如何從一首 youtube 上的歌曲開始發跡,或者他的學琴經歷跟喜好歌曲的種類變化,但是我覺得很讓人感動的是,結束之前他說到當晚大廳內有一個慈善攤位,是可以捐助金錢給第三世界小朋友讓他們受教育跟買生活所需穿的,他自己也捐了一個,然後希望大家演奏會結束後可以去那個攤位看看,而且他還說演奏會結束後他會到大廳跟大家握手或拍照,有時間的人可以留下來等他,言語之中其實沒有太多明星的架勢,很可惜的是我聽完演奏會後只想回去洗澡睡覺,跟偶像簽名握手這種粉絲行為,等下次有機會吧!

有沒有什麼缺點呢?Jake 今年開始做巡迴演奏的時候才配一台專用的保母車(箱型露營車那種),所以動用的舞台道具如燈光、乾冰跟音響設備也跟著多了起來,有時候那個燈光打到天花板上做倒影,顯得有點多餘,有趣的一點是因為燈光角度的關係,我相信台下觀眾都有被 Jake 樂器的琴頭反光給閃了好幾下, kamaka 的閃光相當刺眼啊!

對我的耳朵來說,他的音響效果不錯,琴由一個約 1.5 米的線接往放在褲子後袋的無線裝置收音, 彈 Dragon 的時候則是用另外一條比較長的線接往一組效果器,喇叭聲音聽起來很平衡,不過在 Jake 刷很快節奏的時候那個乒乓的突音還是太大,我想這是安裝與琴身接觸式 pickup 很難避免的缺點,倒不是器材設定或是演奏者本身的問題,如果用麥克風收音的方式不曉得是否有改善。我覺得 Jake 能成為一個很優異的演奏家,除了他的刷弦節奏很穩定,當快則快的無影手令人讚嘆外,其實很大一部分在於他對音量的控制相當準確,用 pickup 接喇叭之後要大聲很簡單,但要完全用自己的手控制音量壓小聲跟處理漸強漸弱,這就很困難了,而且他的小聲部分並沒有遺漏應該表現的音符,我想這對他來說應該是基本功,但是對我們一般的新手或業餘演奏者來看卻是一個很難跨過的門檻。

一個相當難得的經驗,一個很美好的夜晚,因為我看到也聽到 Jake 把他對音樂的熱愛跟活力努力的傳達給聽眾,至少我接收到了,如果有機會我會建議喜歡烏克的人都應該買票去聽一次他的演奏會,一定會讓你覺得值回票價。

重遊 Gryphon Strings - 2012


上週有機會去美國出差,趁機晃到 Gryphon String, 今天又把店內所有我有興趣的uke 都摸過一遍。我一直覺得 gryphon strings 的店員超級酷,我剛進去店裡就直接往 uke 區衝,畢竟每年都來,到現在已經熟門熟路了,只有一個年輕小哥晃過來跟我講一句,如果需要他再叫他,然後再也沒人管我在那邊幹嘛. 隨我把玩 kamaka/martin 這種琴耶~~~, 另外有一區是把他們認為需要維護的琴跟吉他放在一個展示的區域內,櫃子前用一條繩子圍起來(沒有玻璃沒有門),請你要哪一把叫店員幫忙拿,我就請剛剛那位店員來拿給我,拿完他也沒有站在旁邊等,又走回櫃檯去,一點壓力都沒有給客人......我真的很喜歡他們這種服務的方式。旁邊的小教室內傳來烏克刷弦的聲音,想必是老師在小班教學,我快走的時候,外面走進來一個拿著樂器的老阿伯,看 size 應該就是烏克,他在跟店員聊烏克麗麗的發音,我忍不住在離開前插嘴講了一兩句,走出門外,迎面走來另外一位阿叔,看起來手上也是烏克盒子。

這次把玩過的琴應該有十幾把,簡單說明一下我自己的心得:

kamaka HF-1DK(deluxe 豪華版 soprano), HF-1L(長脖子 soprano), HF-2 concert, HF-36 Tenor 6 strings, HF-4 Baritone 全新的跟 1997 版,有趣的是這兩把 baritone 擺在一起,很明顯看得出來指板寬度跟其他一些細節的差異,想必 kamaka 會逐年慢慢調整他們製作的規格,百年老店還是要進步的。

Compass Rose 的桃花木 tenor 很讚啊!~共鳴還是沒話說,martin 平民版 C2k 我覺得普普,因為接下來馬上拿 martin 2K 起來比較,自己兄弟打臉絕不客氣, martin 的琴還是老的好.... gryphon strings 店裡一堆 martin 老琴, 可惜我對馬丁的琴沒啥熱度.

Tony Graziano 有一把「如新」的二手琴竟然是 14 fret to body, 應該是是 concert neck 配上 soprano body, 這把沒拿出來彈,只是遠觀而已。

這次的遺珠之憾有 Collings, 跟另一把 kamaka ohta-san model 沒擺出來,我有特別問 ohta-san 那把,親切可愛的店員說他今天剛剛賣掉,啊啊啊啊啊!!~~~我應該早兩天先去的啊!~~ 殘念. 想必 Collings 也是本週消失的。好琴大家搶著要,絕不手軟. 看來這波烏克熱潮真的越來越高,好琴都待不久耶~!更別說一般人想學想買的.... 以上是約半個小時內快速掃過的心得報告。

Sunday, November 4, 2012

如何尋找客製琴(I)

這是我自己很早(在開始這個部落格之前)就想寫的一個主題,前陣子湊巧又有機會跟 KUPC 裡的朋友聊起,所以就在此起個頭。首先什麼是客製琴?就是:

  1. 跟市面上量產琴的規格有些許不同,至於每個能做客製化烏克琴的師父擁有那些相異於量產琴的規格,那只能說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了. 這是稀少性。
  2. 有一些細微選項在訂購時可以依照個人喜好調整,比如旋扭說原本是直立的 peg tuners 但是有人會覺得用不習慣想要換成從琴的兩旁旋轉的機械式. 或者是想要自己設計的雕花圖案,又或是在琴上的某處秀出自己名字. 這是彈性。
  3. 價格一定比量產貴,好比你去賣場買已經做好的套裝,跟去找裁縫師父訂製的手工套裝,一比之後會反應在價格上。這是..... 財氣, 我想只能說是黃金屬性。
上面三點也相對解釋了為什麼有人想要找客製琴:

  1. 對量產琴的規格不滿意。
  2. 不管是外觀、木材搭配或是其他技術細節,只要能找到有提供這個選項的師父,出錢他就會幫你做.
  3. 為了自己的喜好不在乎價錢,又或者口袋很深家裡開印鈔機者,可惜 ----- 我不屬於這類啦!


在開始之前,有沒有什麼注意事項呢?首先你要有漫長等待的心理準備,了解製琴這個行業的生態之後,就不難理解為何這是首要條件:如果不是靠行在大樂器公司底下做事,一般有能力自己製作琴的人都會獨立工作,而對烏克麗麗來說,製作一把琴的工時平均起來約是 12-15 週,當然如果師父本身已經有多年(超過十年 / 製作已經超過一百把) 有許多工具跟製作流程上的支援,是可以相對縮短到 8-10 周(比如說 Mya-Moe), 也就是說如果一開始製作就同時做三把,兩三個月之後才有這幾把琴出現的機會,所以客製琴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耐心等待的時間,等多久得看製琴者本身的訂單有多長,Kamaka 客製琴一般來說是以 2-3 個月為基準,但是前面詢問選項的時間每個人不一定,而他們有整套已經設定好的生產線流程,工具跟充足人力在支援,所以一旦開工後 2-3 個月是一定可以做完交貨的。Mya-Moe 剛剛也講過,差不多就是兩個月內會完成一把,但是 Mya-Moe 的訂單等待時間現在已經拉長到六個月,如果你 11 月下訂金,明年四月才會開工,所以到明年六月你才拿得到那把琴,他們的網站上可以看到確實的施工時間,Mya-Moe 也已經設定好大量工具跟製作流程標準化的部份,所以他們的製作時間相對已經算短,只是訂購速度太快太熱門,造成前面有六個月的等待時間,你認為六個月很長嗎?事實上在夏威夷當地有許多小而美的個人製琴師,他們的訂單等待期是以年來計算, 比如說 DeVine 就是至少 18 個月, 有些師父甚至因為訂單無法有效消化,他們會宣布不再接新的客製訂單,直到把先前的消化完畢為止,比如說 Ko'Aloha 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第二點,因為這是客製琴,所以在一開始詢問之前,你得自己釐清你要訂購的這把琴,什麼部分是你一定想要,缺了他就不行的?如果我比較喜歡琴頸加長(Long neck),但是要維持琴身尺寸不變,在訂購時一定要特別說明 long neck 這部份,又或者有人喜歡 top 跟 back/sides 用不同材質的木料,而且有自己偏愛的選擇,在訂購時就要指名你想要的搭配組合,如果你都沒有自己的選擇,那要不要朝客製琴這方向走,其實也很見仁見智(就是說大可不必),當然你可以想著「因為它是客製琴所以這一把比較特殊」,但是我是實際派,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所以我該說:如果你有閒錢的話這很 OK,不然我會勸你回頭看市面上既有的產品就好。

第三點,風險。等待時間長,已經是風險了,為什麼我還要提這件事?因為你得了解,把製作時間拉長了,絕對有夜長夢多的風險,有些小細節,製作者過一段時間後忘記了,等到你收到琴的時候才發現跟你想要的不同,這時候又得把它寄回去給師父更新/補救,這也是風險之一; 下訂時要先付一筆訂金,又得過一段時間才收到成品,這也是風險的一種,最主要的是萬一你的選項搭配出來,你自己不喜歡怎麼辦?客製琴有其特殊性,所以你無法在一般樂器行內看到一模一樣的陳列品,除非你找到已經擁有客製琴的朋友試琴,否則,等於是用一筆為數不小的金額買一個未知數,這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相當大的風險,不可不顧慮。


好了,醜話說完了,那麼一開始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客製琴呢?我的看法是:多看多聽多比較,然後再鎖定製琴師。夏威夷的 4k 大廠除了固定產品線外,都能接客製化訂單的,對於還沒接觸過訂製流程的入門客戶而言,從他們開始比較簡單(先前已經說過 Ko'Aloha 目前不接新的客製訂單了),看看他們有哪些客製琴,上 youtube 找別人已經擁有的影片來聽聽聲音,看看外觀喜不喜歡,打聽有誰已經擁有客製琴,詢問這些擁有者的評價,只不過聽別人講的得認知到每個人的感覺跟喜好都不同,他喜歡的部份你或許覺得還好,而他沒注意到的部份,你可能會額外的在意,最保險的是如果你可以親手看到聽到或摸到一把客製琴,對於你該不該下這個訂購決定,有百分百的幫助!! 還有可以上 ukuleleunderground 看人家的客製琴評論,然後鎖定自己喜歡的製琴師(公司),擬一個腹案,如果你喜歡某一把琴的聲音,當你開始跟他打聽的時候一定要特別提這件事情,如果你先告訴他你中意的部份,他心裡也比較有譜爾後到底該怎麼製作你的琴。

溝通的過程,其實就是客戶跟製琴師要漸漸互相了解彼此的一段時間,這段時間的互動頻率對日後成品是否合意有著關鍵性的影響。我通常都是先寄一封信給製琴者,先跟他表明我的興趣,然後問看看他有沒有意願接單,當然信件中不免提到在網路上看到之前他的作品 XXX 覺得很喜歡 (聲音或外觀), 打聽看看他的客人排隊排多久了,然後請他回覆。Email 一來一往你也可以觀察到這個製琴師對於客戶關係的維護有多認真,通常這都暗中意味著他以後的售後服務有多好(或多差),如果你寄信要開頭打聽一下,結果他過三個禮拜才回信,那如果收到琴有什麼差錯或是哪裡不滿意、有疑問,他也是以這種速度來回覆,豈不讓人急出病來?通常我發現,前幾封打聽消息的信件中,如果你能提供自己的想法越多,越有機會讓製琴者決定他能不能接你的訂單,這跟面試工作有點類似,你的履歷越完整,你對新工作的認知越詳細,越有機會被錄取。有些製琴者會問你的選曲偏好,喜歡彈演奏或刷和弦?你已經會彈的歌曲有哪些?或是你喜歡的歌曲風格:Jazz, folk, pop? 這些你當然可以選擇不提供,但是如果製琴者主動問起了,最好還是讓他知道,這樣才能更深入探索你的需要。

接下來我盡可能用例子來說明一個開始到結束的交涉客製琴過程,不過因為文章長度,還是未完待續,敬請期待吧!

Friday, August 24, 2012

音樂做為一種語言

今天看到的一個影片,我覺得裡面觀念很正確,非常值得介紹給正在/想要學習音樂的人看看,怕人聽不懂,自己雞婆翻譯一下順便考聽力測驗. 原文連結是從 TED 網站上看來:

http://ed.ted.com/lessons/victor-wooten-music-as-a-language

以下是我聽寫的中文翻譯:

音樂做為一種語言


音樂是一種語言,和人們使用的口語一樣,
音樂也有相同的目的:兩者都是用來表達情感的一種形式。
也都用作人們彼此溝通的管道,
都可以被閱讀跟寫下來,
它能讓你笑,讓你哭,
讓你思考或質疑一個課題,
表達對象可以是單一個,或是整個群眾的人,
而且兩者絕對都可以感動人心。

在有些情況下,音樂甚至比口語更有用處,因為你不用先了解音樂就能瞭解他想表達的是什麼(你要先會說那個口語,才知道別人講的是什麼意思),
雖然很多音樂家都同意音樂作為一種語言的看法,但他們卻很少真正這樣看待它。
我們(音樂家)之中有許多人認為,音樂只能藉由一種方法習得:讓技巧高超熟練的資深音樂家當老師,跟隨他來學習。
這個作法已經行之數百年,證明的確有效,但... 整個學習過程花費時間很久.... 實在太久了!
試著回想你還是小孩童的時候,如何學會講母語。
更重要的一件事,回想你怎麼學會講話?
每個人開始學習講話的時候,都還是小嬰兒,
即使你嘴裡牙牙兒語,講的話大多數都是文法錯誤或毫無章法,
但那沒關係,嬰兒本來就被允許這樣講講話,
而且,小孩子講話時犯的錯誤越多,爸媽臉上的微笑也越多。
"學會講話"這件事,不是送小孩去某個地方,每週學個幾小時就好了,
而生活中跟嬰兒講話互動的人,絕大多數都不是語言生手,
他們都已經是精通這語言好幾十年的語言"專家",
現在想想,如果父母只允許你在真正學會如何「好好講」之後才能開口跟別人講話,那你很可能在跟父母外出碰到朋友聊天的時候,只能當一個木偶默默站在旁邊用音樂這行的術語來說,當你還是小嬰兒的時候,我們就允許你跟真正的行家一起同台表演(jam).
假如我們參照學習母語的自然方式,同樣地從頭學習音樂,
你只需要花跟學講話差不多長的時間,就會利用音樂表達自己,
明顯的證據就在那些家庭裡面有成員是音樂家的,他們小孩在成長時受到什麼影響就知道了。

如果你想學音樂,或想教別人學會音樂,這裡有幾個要訣請放在心上: 
- 剛開始的時候, 擁抱新手犯的錯誤,而不要急著糾正他。就像小孩子在彈吉他的時候,沒有什麼是「彈錯」的。
- 允許年輕音樂家隨心所欲的演奏,讓他們跟著資深音樂者每天演奏。
- 鼓勵年輕音樂家每天以輕鬆玩樂的心情玩音樂,而不是只要求他們反覆練習。
- 他們玩音樂的時間越久,自發性的練習也越多。
- 音樂來自於演奏它的音樂家,而非被演奏的樂器。
- 要記得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當你把所見所得所感受化做風趣的話語, 言語方能發揮最大功用(很多教授音樂的老師們,不知道如何發掘他們的學生想表達什麼,我們只教他們應該怎麼說才是對的)。
小孩子真正會講話之後的好幾年才開始學習更多字彙,如果背後有太多規則限制,其實反而會阻礙學習的速度! 
在我(原作者)眼中:
學習音樂的方式應該跟我們讓小孩學習母語一樣才是
畢竟,音樂也是一種語言不是嗎?

Sunday, August 19, 2012

[譜] Romance d'Amour (Ukulele)

這首歌應該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叫不出名字,曲名叫 Romance d'Amour, 或中文叫「愛的羅曼史」,我參考網路上的各種版本弄了一個烏克麗麗版的樂譜, 3/4 三連拍當練習。Youtube 上有很多人彈過,應該很好找示範影片,不管是吉他、烏克或鋼琴版。先來個正咩示範版:



Wednesday, July 25, 2012

快速切換 low G/high G 設定法

知道這個窮人(?) / 省錢方法有好一陣子了,但是一直忘記寫下來,剛好這兩天在 Facebook /UU 上聊到,所以分享一下。如果你有 Concert/Tenor 烏克 -- Soprano 琴身太小我不會建議調成 low G 的,弦上有留足夠長度可以允許你鬆掉重綁,但是沒有買 low G 專用的烏克弦,或是本身琴上現在是 high G 但是在買 low G 專用弦之前想先嘗試看看彈起來聲音到底如何,以下是用 high G 琴弦調整成 low G 的方式:


  1. 原本的 G 弦(第四弦)拿去當 E 弦(第二弦)
  2. 原本的 C 弦(第三弦)變成 G 弦
  3. 原本的 E 弦變成 C 弦
  4. 原本的 A(第一弦)不要動
從夏威夷紅到美國又紅遍世界,歌聲能撫慰人心的 Israel "IZ" 他就用這個琴弦設定打天下囉!~ 所以他都能用了,我想我這初學者應該沒啥問題才是。最後來段國民烏克歌曲, Somewhere over the Rainbow by Israel "IZ" Kamakawiwoʻole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1bFr2SWP1I

影片中拍水那段,是他過世後當地人以傳統海葬紀念他時候的一個緬懷儀式,夏威夷人對於生死大事還是維持慎重但開心祝福的態度.

Monday, May 14, 2012

知名烏克麗麗演奏者 Famous ukulele players

今天來換換口味,就介紹一下國外知名的烏克麗麗演奏者吧!當然 Jake Shimabukuro 是最近十年這一波烏克麗麗潮流中最受矚目的一顆新星,甚至有人稱從 2005 年左右又再度崛起的這波烏克麗麗熱潮是烏克文藝復興時期,而他是推動復興運動背後一隻有力的手。不過如果你不知道 Jake 是誰也沒關係,因為我沒打算在這邊浪費篇幅做介紹,請上 youtube 打 Jake Shimabukuro 搜尋他當初在紐約中央公園錄下的 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影片,無心插柳卻讓他快速走紅,我要介紹的是其他也很棒的烏克麗麗演奏家。

James Hill: 這位原籍加拿大的多才多藝音樂家,會的可不是烏克麗麗而已,他出過的專輯裡面有 14 首原創曲,所以他的音樂創作性相當高,另外他也會應用烏克麗麗做出一般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最有名的是這一首麥克傑克森的 Billy Jean, 由他單人演奏除了琴尾巴的拾音器外,過程中沒有其他背景音樂特效,都是他一個人的雙手彈的:


這裡有一部分解釋,他是怎麼辦到的,多看幾次我還是覺得他很神奇,創造力可以做出這種事情:


「非廣告」:六月中 James Hill 會跟他的大提琴搭檔 Anne Davison 一起到台北開演奏會,建議有機會去看的人一定要把握機會(PS: 我趕不上他的演奏會,殘念)。


Herb Ohta, Jr.: 再來這位 Herb Ohta Jr. 可能大家注意他的機會不多,但是他爸爸是曾經入選烏克麗麗名人堂的 Herb Ohta, 大家尊稱他 Ohta-san。Ohta-san 這樣介紹他自己的兒子,他說 Jr. 比他對夏威夷音樂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 Jr. 也發展出自己的風格,讓他覺得很驕傲。Herb Ohta Jr. 常常有機會就會跟 Daniel Ho 搭配,Daniel Ho 前一陣子剛剛到台灣宣傳過,不過他們兩的主要消費者市場應該是美國跟日本,所以要等到 Herb Ohta Jr. 到台灣,可能還要好一陣子。為什麼我要特別介紹 Herb Ohta Jr. 呢?因為我很喜歡聽音樂者的即興演奏(improvisation), 從這種不受樂譜的自由演奏型態中,你可以找尋到你喜歡的音樂家,碰巧我很喜歡他演奏的這一版 Europa :


Herb Ohta Jr. 同時也是 Ko'Aloha 樂器的主要代言人,主要是他們都很熟,然後這個影片相當有趣,是有一次 Ko'Aloha 請日本來的小學生到工廠參訪的時候,碰巧 Herb Ohta Jr. 進來了然後就坐下來免費教學跟彈唱起來(哪有這麼好的小學,可以去夏威夷校外參訪?), 免費聽到大明星彈烏克給你聽,就坐在你面前,還不用給門票,人客啊!這麼好的事情,當然只有去夏威夷才碰得到:


Herb Ohta Jr. 跟他老爹一樣,習慣使用 Low G 當第四弦,而且手指上還使用 Pick, 雖然大多數人演奏烏克麗麗偏好用 High G 弦而且也不裝 pick, 他很技巧性的破除這個慣例。這首由 Herb Ohta Jr. 演奏的 南方之星的 Tsunami 聽來讓我覺得很順耳,有融入感情,而且開頭不久 Jr. 還耍寶中斷了一下子,擺姿勢讓聽眾拍照,相當有童心的一個人。下面這首也很雋永,是宮崎駿做的動畫歌曲,奇怪,日本的動畫卡通都可以出一些很有名的作品:



Herb Ohta Jr. 難得的地方就在於他的音樂風格不是特別侷限在夏威夷風格,他也融合了很多爵士或藍調的成分在編曲裡,如果你仔細聽上頭他跟其他人演奏的 Europa,多聽幾遍就可以分辨出哪一段是他演奏的,因為他的斷句相當明顯而準確,而且音符沒有離開主旋律很遠,還可以自成一個小格局,相當有意思。



第三位要介紹的雖然是一個人但是代表著一個團體,他是 Troy Fernandez, 蛤他是誰?應該很多人不知道對不對,沒關係先聽一下他演奏的 Hotel California 版本:


我覺得他彈的真是游刃有餘,輕鬆收工,剛剛說他代表著一個團體,那就是 Ka'au Crater Boys, 由 Troy Fernandez 和 Ernie Cruz, Jr. 兩人組成,為什麼這個團體這麼有名呢?因為他們在 1990 - 1998 年間走紅並發行的幾張專輯,得過三座夏威夷當地相當於美國本土葛萊美獎的 Nā Hōkū Hanohano awards,作品深深影響現在你看到的有名 uke 演奏家,上面寫的 Herb Ohta Jr. 也曾表示受過他們的啟發,先前這個加州旅館的影片你看到 Troy 拿的樂器,有沒有覺得那圈響孔外的雕花裝飾很眼熟?是的,Kanile'a 今年剛發表的 Aldrine Guerrero 紀念款,Aldrine 本人在設計的時候就是用這圈 rosette 向 Troy Fernandez 致敬!這下子你該知道在夏威夷的音樂界裡面, Ka'au Crater Boys 享有什麼樣的地位了吧?Troy 如果有空,晚上都會在 Wakiki 海灘旁的大馬路上表演,一半是賺點小費,另外一半我覺得他是打發時間順便宣揚 Aloha 精神給來往遊客,如果有幸我可以去夏威夷旅遊(夢想而已啦!),我的必備行程除了逛遍烏克樂器行之外,一定會去找到他然後好好聽他一場表演的。

再多介紹一首我很喜歡的歌,由 Troy Fernandez 演奏的 On Fire,輕快活潑相當的有夏威夷風,有一陣子我車上的 cd 唱盤裡會有這首歌,播放到它的時候即使在高送公路上碰到塞車也不會心煩氣躁:


(是說,有沒有哪~麼厲害,下次要用考試考 100 分當廣告詞了)


最後這兩位,是兄弟檔而且不是在夏威夷,他們是日本的 KAZUKI & NAOTO, 兄弟倆人差三歲,年紀小小可是實力一樣厲害,聽看看他們合奏的 Hula Girl 歌曲:



從他們四年前左右的影片開始,媽媽(應該是)一直幫他們錄影上傳,這兩位小朋友以後應該會追上 Jake 跟 Herb 的等級,不過我覺得最重要的事,就是他們兩人在演奏過程中默契特好,然後都不時的微笑,讓人覺得他們真的從中獲得樂趣了,或許這才是他們表演的目的。用烏克麗麗玩音樂,最重要的還是要獲得快樂,如果只是一昧的拼技巧或是背譜而忘記要快樂,或是根本不會微笑,那麼我覺得真是辜負了上天給我們這麼一個小巧精緻的禮物。

我覺得烏克麗麗的玩家跟其他樂器最大的不同就是,有些歌你聽到了就會情不自禁地跟著微笑,有些玩家自己演奏的投入時淺淺的微笑掛在嘴角,那模樣絕對比複雜樂章或精準的音樂更動人更加分,讓人覺得烏克麗麗就是這麼簡單又自然,而能帶給大家快樂的一個樂器,感謝這些優秀的演奏者帶給我們這麼多動聽歌曲,替世界增添更多快樂,也減低人們心頭的負擔。

Friday, May 11, 2012

玩烏克,玩音樂 Play uke and music

有朋友問我一個很有趣的問題:有關演奏的迷思是什麼?其實我從裡面衍伸想到的卻是:拿起烏克麗麗我到底想彈什麼音樂?

烏克麗麗是一個簡單的樂器,拿起它要學會兩個和弦就找得到歌可以跟著唱,學會 C Am,跟著 F 也會了,和 G 這樣共四個和弦,大概會唱一兩十(百)首歌了吧.... 但是我從烏克麗麗這個樂器上到底想玩出什麼樣的音樂呢?大致說來吉他跟烏克麗麗的演奏風格區分差不多,有人邊彈邊唱,需要的是對左手和弦指法熟悉,右手如果只會上下上下也可以,學會 Folk Rock 刷法之後應該可以應付很多場合(我自己戲稱:萬用刷法),這是刷弦類(strumming),對應於吉他就是民謠吉他拿來自彈自唱。另外一種是因為有些人羞於開口覺得自己歌聲真的怎麼唱自己都覺得不好聽,或是對於要分神一邊彈奏一邊開口唱歌這件事情還沒辦法多工,所以專攻指法的彈奏,這是指法彈奏類(fingerstyle),對應到吉他領域就是古典吉他了,但其實民謠吉他也可以拿來彈奏歌曲旋律,我只是用很簡單的二分法表示罷了,那麼學烏克(或吉他)對剛剛入門的新手最大的陷阱是什麼呢?就是你抓不清楚自己想生產哪種音樂。這句話聽起來很嚇人,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我是指現在網路上資源這麼多,Google/Youtube 上只要你會輸入關鍵字,幾乎你想要的歌曲都有人在示範、都有現成的譜可以抓,問題是在於你想先學哪一方面?自彈自唱是比較好入門,只要把歌曲裡面會用到的和弦指法先練熟,配上規律的節奏就可以搭出一首歌,一般初學者都由此入門,但是同樣一首大手拉小手,素人如我唱,跟梁靜茹自己唱是有很大差別的,連她也是翻唱日本原曲的啊!為什麼不同人唱就是有不同的味道?音樂的表達並不是在於你把該出來的音都彈出來,節奏一模一樣就能得到完全相同的效果,如果這樣那該叫科學數據,音樂的演繹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每個人該創造屬於自己的音樂,藉由音樂展現自己的風格來表達自我,或者這樣說:每個新手該先找到幾首自己的招牌歌,才有辦法掙脫自己的窠臼往下一個階段邁進。如果你從刷弦開始學起,你要學的不是每一首有譜的歌曲,我覺得應該要做的是先找一首你閉起眼睛都會唱完整首歌,歌詞也滾瓜爛熟的歌曲先把它好好學完,等到能夠從頭到尾唱的很順,節奏不會忽快忽慢,再換下一首自己同樣很熟的歌。素人使用者如我,不用去民歌西餐廳打工,所以我想我不用追趕進度把手邊的歌譜都會彈,但是如果我會的那首歌,也該唱出自己的味道,這樣就成了。

指法彈奏其實也是這樣,同樣一份譜每個人彈聽起來不盡相同,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你有沒有聽過自己彈出來的聲音?練習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自己錄音,錄下來你才知道自己有哪些盲點,或者哪些細節在歌曲進行中被自己忽略了,透過錄音可以一直回頭尋找這些細節,對細節的專注跟對自己心目中所謂「完美」的追求才是造就好音樂的過程,指法演奏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訣竅就是要學會如何把整首歌從樂曲拆解成比較小的段落,然後從段落中分解出一句句的樂句,最後才是專注在每一個樂句中的音符跟節拍,這跟我們講話方式其實很類似,一整篇演講是從幾個段落組成,每個段落裡面有許多句子,每一個句子都是由單字拼湊堆積起來。只用指法演奏樂曲的時候,因為沒有歌聲陪伴,所以等於是透過樂器來說話,這時候該在哪裡斷句得靠個人判斷,選擇在譜上沒有標的樂句結尾做短暫停頓,會加強樂句間的起伏跟結構,也等於讓自己宣告你是怎麼堆砌整首歌曲的。以這首 Study in Em 來當例子,有斷句的聽起來像這樣:



沒斷句的全部一次彈完,聽起來會怎樣呢?以下這個聲音有點小,不過大概會變成這樣:


我自己算一算,到目前為止以這種標準來看,我自己學會的演唱跟演奏歌曲大概各兩三首,雖然想學的曲子很多,有一些還在進行當中,但是堪用跟好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境界,玩烏克同時也在音樂裡玩耍,得到樂趣也得到其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收穫.....

Music is the language you don't need to learn;
just present yourself and let it speak.

Tuesday, May 1, 2012

烏克迷思 101

之前在 Facebook 的 KUPC 玩樂團上,曾經在哈啦中提到一個狀況:在資訊不夠清楚的狀況下我們常常聽到或自己誤用某些名詞,造成剛剛踏入烏克麗麗世界的人有點混淆,結果多繳了點冤枉錢當學費,今天我想把這些寫成一篇,希望能夠幫大家節省一點摸索的時間.


  • 「價格迷思」價錢高貴就是比較好的琴? 我的回答:那可不一定。台灣的樂器行因為代理權跟進貨來源的關係,能夠像國外樂器行那樣,一次把低中高價位等級通包的,幾乎沒有。定價策略也很奇怪,國外賣 150 美金的在國內變成新台幣六七千,入門品牌的最後一個高階產品被講成這個品牌是高級品,夏威夷當地的好品牌被多塞兩三百美金當「處理費」也多有所見。在國內買琴你需要的不是良心店家,而是自己得多做功課。參考國外專賣烏克麗麗的網站,人家價格都很透明化的,自己加上 100-150 美金的運費,總價再加上 12-15% 的台灣關稅,差不多就是你該看到的實際成本,如果你有良心,再加上伍佰到兩千臺幣給店家當做幫你花時間心力的處理費用也就夠了。容我很殘酷的說:琴的價格是應該反應他的品質,什麼品牌的琴該定什麼價格是由市場公平決定的,如果你搞不懂那把琴該用多少錢買才公平,建議看看後面這些連結,搜尋一下你要買或已經買的琴型號,大概就會有一個合理範圍。可供參考的國外網站如 HMS, Gryphon Strings, UKE Republic 甚至香港的 UKE HK, 還有在新加坡的 Ukulele Movement 都有型號 vs 價格的完整列表以供參考。簡單判斷原則是夏威夷製的 Koa 量產琴一定比較貴,客製琴也比量產琴貴(因為多了許多能自己決定的選項),這邊所謂的量產琴,是指每個型號就是固定這些規格由工廠生產,同型號每一把看起來一模一樣,雖然試彈量產琴的時候耳朵尖的人還是分辨的出其中有著些許差異,客製琴的選項跟有哪些製琴師在製作,以後有機會再來一篇詳細敘述吧!除了夏威夷本地外,有些美國專門製作吉他的公司如 Martin, Taylor, Collings 趁著最近這幾年的這一波烏克麗麗熱潮,又重新搭上列車也開始生產烏克麗麗,因為品牌關係所以他們的當然也比小品牌的貴一些。小廠牌的量產琴多半移植到東南亞如大陸、印尼或是南美洲等地製造,才可以壓低成本。
  • 「原料迷思」全單板是什麼?正確的來說,全單板應該意指 All Solid board,就是說烏克麗麗樂器主要構成的音板應該是同樣材質的一片木板製作而成,但由於市場行銷方便,在國外漸漸廣義解釋為只要是一層實木板(Solid board) 而不是合板(laminated board; plywood) 製作而成的樂器,都可以叫 All Solid board, 那麼合板在這邊是指什麼呢?就是把不同層(layer)的薄木板以 90 度的交錯方式,高溫高壓以層疊壓實方式製作成一片比較厚的木板。那麼,你一定聽到人家告訴你說全單板製作而成的樂器「比較好」?真的嗎?我的回答還是:那可不一定。的確合板木因為交錯相疊讓人有共振不足的顧慮,但是一把樂器最後製成的聲音到底好不好聽,木頭,只是最開始的一個影響因素,製作過程中由誰操刀,怎麼對這個木頭做調整才是更大更深遠的影響要件。換句話說,資深製琴師拿合板木做出的樂器,跟菜鳥製琴師拿實木板做的樂器,互相比較出來的聲音可能一樣好甚至更棒,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現今真實世界的情況是:號稱全單板的烏克麗例已經越來越少由 單獨一片實木板 製作,因為單一木材切割出弧度之後,必須浪費的木材太多,而這麼大尺寸的木材板比較不容易存放,所以現在大家都用左右拼合法:把兩片木板靠攏黏實,一方面取對稱的花紋,好看,一方面只需要原本尺寸一半的兩塊木板就可以做完同一件事,製作過程中還浪費比較少的木料,環保。最基本應該把握的要點是賣家應該誠實告知樂器是使用那種方法製作而成,如果原料是合板就請不要硬凹說是全單,如果是全單就不用一昧鼓吹說一定比較好,樂器好不好不是只看木頭,還得看誰做、誰拿來彈。
  • 「選購迷思」我是新手,我該買什麼價位/廠牌/等級的琴?最簡單的方式:找已經有在玩烏克的朋友一起去樂器行,然後試琴吧!價位看荷包,廠牌跟等級得看店內有供應什麼,簡單原則是如果先前完全沒有音樂基礎,不管任何尺寸你的第一把琴應該以新台幣 3000 - 4000 元為最高上限了,事實上我自己都覺得新手琴這樣已經太多,不過你自己到現場衡量吧!如果以前玩過吉他,或是有其他樂器的相關經驗,你想找好一點的琴,盡量不要只是看外表好看或是某個裝飾點很炫很吸引你,就一股腦地買下去。人的眼睛有催眠聽覺的作用,碰到自己很愛的琴得先問問自己,到底是喜歡他的聲音,還是心裡先喜歡他的花樣?這把琴買回去是自己要彈,朝夕相處的,而不是在店內半小時被別人迷惑慫恿之下就魯莽行事,一時衝動之下買下。如果是後者的狀況,應該很快就會想脫手或是升級買下一把,購買多把烏克麗麗雖然也不是什麼壞事(不瞞您說大部分玩烏克麗麗的人都會擁有數把琴),但是錢總得花在自己認為值得的地方,當然如果你很喜歡這個更新下一把的過程,那.... 也是不錯。
  • 「名稱迷思」相思木都不相思了: 夏威夷相思木英文俗稱 Koa, 學名是叫 Acacia Koa, 事實上整個相思木家族(Acacia XXXX)族繁不及備載,前些日子國外有廠商把不是種在夏威夷也不是叫 Acacia Koa 這種木頭做成的樂器說成 Koa ukulele, 引起軒然大波。哪一家就不用說了,但在台灣如果有人說這是相思木做的烏克,記得要問清楚是否為 Koa, 別跟其他地方的相思木搞混,通常 Koa 為原料的烏克都會比較貴。
  • 「名牌迷思」4K 1G 一定出好琴:這種好與不好的感覺都是相對性的,最有用的答案是:你得自己嘗試看看,你喜歡哪一種聲音,哪一把樂器的彈奏性適合你那麼它就是對你來說的好琴,別人口中說某某廠牌比較好其實不見得適用於每一個人。不要迷信品牌,不要一昧相信推銷,要先相信自己的手感跟耳朵,畢竟這把琴拿回家還是得跟你自己朝夕相處。
  • 「使用迷思」我的琴彈起來怎樣都覺得不順手,或是聲音跟別人的好琴不一樣。先別急著買新的!你可能只是需要一點細部調整(setup)的工作,調整內容有上下弦枕、琴橋跟確定四條弦的高度在各個琴格之間維持一致,基本上跟調整吉他的動作是差不多的。細部調整做完,另外可以做的一件事就是換琴弦,琴弦花費比起買一把新的琴來說算低很多了,也可以藉機嘗試不同的琴弦組合,每天使用的琴依照平均彈奏時間的長短,更換琴弦的週期也不一定,天天彈奏的樂器以半年但不超過一年為更換時機的基本原則,想更早換當然也可以,只要你自己覺得琴弦開始不順手,或者彈起來有卡卡的感覺,甚至按下某些格會有奇怪的嘎滋聲響,那就是暗示你該替你的烏克換新衣啦!

突然回頭看,自己好像寫太多了,耐心看完到這裡的讀者,恭喜你,希望下一篇文章出現的時候你還讀得下去,當然如果有任何意見跟建議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小弟我.... 虛心求教! :)

Saturday, April 28, 2012

加州烏克麗麗樂器行參訪(2)

第三間樂器行,也是離 Ukulele resource 附近沒有很遠的 Palo Alto, 它的店名是 Gryphon Strings, 去年我第一次造訪它的時候,對他的店門外表有點小失望,但是打開那道門的時候卻也被裡面豐富的庫藏量嚇了一跳。店門口長這樣:

看起來相當普通,樸實又有點像倉庫對不對,從那兩個窗戶可以看出一點端倪,但是跨過門檻真正進去之後,你就會發現裡面好多寶貝!各類吉他從古典到民謠,小提琴、曼陀鈴、烏克麗麗跟一大堆相關設備都在裡面,烏克麗麗有一整塊區域可以擺放,雖然比起其他樂器陳列面積的比例算是少的,但是總數量上還說還是相當可觀,除了賣新品外,這裡也放了一些二手琴出來販售,但是不要以為二手比較便宜,對某些品牌來說,如 Martin, 二手古董貨有時候可以賣的比新品貴上許多,甚至是倍數計算的。我在這裡也看到一些 Martin 和 Kamaka 二手古董琴,基於好奇心我還是拿起來刷了幾下,報著敬畏的心情趕快放回去,以下是我對在此試彈過的琴一些記憶剪影:

  • Martin T1K: 馬丁是製作吉他的大宗公司,今年在年初 NAMM2012 展覽中發表一個新的系列 C1K(Concert) 跟 T1K(Tenor), 號稱以樸實親民的較低價格維持馬丁一貫的樂器品質企圖攻佔市場,這把琴售價請看上面連結,製作品質跟聲音表現老實說相當物超所值,以美金 500 元左右(折合台幣約一萬五千元)的價位,如果要我買這一把或是 Kala 和 aNueNue 等入門品牌的號稱進階高級版,相信我一定會先選馬丁的,因為馬丁是美國大陸本土的樂器製造公司,雖然歷經幾次烏克麗麗的興衰但是畢竟還是歷史悠久,經驗老到的重量級大公司了,我發現美國本土(continental)跟夏威夷當地(local)製琴公司的聲音特質也有很大的不同,當地公司唯一一個異數是 Ko'Aloha 了,不過 Ko'Aloha 相對於其他當地公司來說算是相當年輕的,所以風格比較新穎也很正常. 馬丁的 T1K 這把琴雖然使用外表花紋看起來比較樸實單調的 Koa 板,但是製作細節跟聲音品質還是維持一貫馬丁的水準,如果我要找中價位高 CP 值又不喪失音質水準的外出琴,對我來說,這一把剛剛好。不過我已經有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外出琴了,這一把,我推薦給無辜閱讀到本篇文章的讀者們 :)
  • Pono: 這是夏威夷四 K 之一 Ko'Olau 的子品牌,主打也是中價位等級的烏克麗麗,讓買不下 Ko'Olau 的人可以嘗試一下,這次看到大概四把 Pono uke 吧!我有拿其中一兩把起來嘗試,Pono uke 多半以霧面裝飾(satin finish; 其實應該翻譯成緞面?)為主,我猜他們大概是霧面不影響音質的理論擁護者,但這個理論見仁見智,我們下次再來討論這些烏克麗麗界的眾多迷思吧!我試彈的心得結果是,Pono 做的蠻中規中矩的,以他的價位來看的確是有符合原本的產品期望,所以鎖定美金 300-600 元這個範圍的話,從 Soprano 到 Tenor 他們都有適合的產品,有興趣的人可以嘗試看看。
  • Collings UC-2 桃花木: Collings 跟 Martin 一樣也是製作吉他很有名的美國公司,不同的是他們在曼陀鈴產品上更負盛名。這一把全桃花木 (Mahogany) 製作的烏克麗麗採用亮面(gloss finish)塗裝,音色的部份相當溫暖甜美,我在 Facebook 上的簡介說他是奶油小生,意思是聲音表現就是這樣討喜、帥氣跟甜美(看你是男生或女生喜歡哪一種形容詞),試彈時候我的心裡暗自嘀咕著,如果當初踏入烏克麗麗世界時,第一把好琴就先發現 Collings, 我大概也會立刻愛上他然後離不開,不過現在只能用相見恨晚來形容,因為 Kamaka 先佔據我的心了,哈哈! 不過這把 UC-2 製作品質跟細節相當精確,所以彈奏性相當令我滿意,唯一不滿意的是看到價格標籤後,我馬上默默的把它放回櫃子內,因為他比 Kamaka 跟其他夏威夷四 K 同等級的都還要貴,這把還只是桃花木而已,如果一樣都是 Koa 木材製作的想必又要再往上加,雖然我很喜歡他的音色,手上也沒有任何一把桃花木烏克琴,但是這種等級的錢我想我還是先存起來好了.
  • Kamaka 全系列:Gryphon Strings 是我知道少數幾家維持一定數量 Kamaka uke 庫存的公司,難得的不是他們的財力,而是他們維護庫存量的方式,你可以從他們的網頁上得知所有店內現有的烏克麗麗,請參考這個連結. 我特別提這件事並不是想幫他們打廣告,而是因為他們店內空間不夠把所有手上的樂器都擺出來讓客人試玩,所以有些你想找的樂器可能沒出現在架子上,而在樓上倉庫裡,這時候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出發前先做功課!查好你要看的琴確定還有貨,到現場看如果沒在架上發現它,隨便抓一個店員問他們就會去幫你找出來,我去年第一次來就體驗過這個過程,沒想到這次來還要再體驗一次,我在這裡看到 Kamaka 全系列:Soprano/Concert/Tenor 正常版跟加長版(就是琴頸往上跳一級: HF-1L 是 Soprano 琴身配 15 英吋 Concert 琴頸, HF-2L 是 Concert 琴身配 17" Tenor 琴頸, HF-3L 是 Tenor 琴身配 19" Baritone),還有六弦 HF-36。因為我幫朋友找的 Kamaka Tenor 沒放在架上,所以我試彈過 Kamaka Soprano/concert 正常版跟加長版(指的是琴頸加長),和看到六弦 Kamaka 不免欣喜手癢拿起來刷好幾下之後,終於記得這趟來最重要的事情,於是開口詢問,請店員幫我找那把傳說中的 Kamaka Tenor,他跑到樓上去翻了幾分鐘,終於拿出這把來給我看,雖然我自己已有一把 Kamaka Tenor 了,我還是覺得他們在製作水準上有獨到之處,經過跟店員討論之後我就決定拿走這把了,當我跟負責前台的櫃員說我要上飛機而且打算 check-in 樂器,詢問是否有紙箱可以賣我的時候,他回答我說因為我買琴了,他就直接給我一個紙箱吧!不然他們單獨賣客人的話,紙箱還得收 $10 的,不僅如此,他還送我一大袋的填充包裝紙跟氣泡紙,讓我回去好打包,我想這應該是超過 10 塊錢的貼心,有時候客人花錢買幾百或幾千塊的東西最後在乎的並不是十來塊的折價,而是主動付出關心的態度,往往比那十幾或幾十塊錢更讓人家記得。這也是我回來之後一直很推薦 Gryphon Strings 這家店的原因,列入下回必逛景點之一。
  • Graziano Ukulele Led Jr.: Tony Graziano (http://www.grazianoukuleles.com/) 是加州當地有名製琴師之一,我一直想找他的琴,可是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少,這通常表示他的琴真的很熱門而且製作量不多,好不容易這趟到 Gryphon Strings 看到一把 2002 年的二手琴,是 在指板上有 Led Jr. 的雕花, 看起來就像這樣: 
彈奏起來的感覺,還好,大概是因為我前面試過 Collings 跟 Kamaka HF-36 之後太興奮,對後面的刺激就沒有很大的起伏感了。他的第四條弦是 wound, 其他三條是有淡黃顏色的尼龍弦可是感覺上比一般烏克弦還粗一點,我覺得整把彈起來比較像吉他風格,而不是烏克麗麗了,確實感覺我也不會形容,這只是我粗略留下的印象。

這趟來並沒有看到 Compass Rose ukulele, 這是另外一個加州頗富盛名的製琴師 Rick Turner 的產品,一樣也是僧多粥少相當難得在市場上看到閒置產品的烏克麗麗,沒在 Gryphon Strings 現場看到我覺得也不意外,雖然去年年底來的時候我一次看到兩把,但是我猜那只是時機剛好,他們剛進貨不到一個禮拜的關係(後來我跟店員聊天問到的),這趟就沒那麼幸運了。同樣的 Collings 烏克還留著一把讓我瞧見也是相當幸運,但我猜那是因為價格也太高貴的關係吧?! 另外一點要推薦 Gryphon Strings 的原因是,他們在維護樂器的功力跟教授各類弦樂課程方面的選擇也是不遑多讓的,GS 的成員名單可以看這裡的連結, 就我個人碰過的經驗:站前台服務的成員裡, Derek See 人很不錯,雖然有時候他不太笑,對 ukulele 可能沒有其他幾位熟但是會熱心幫忙顧客的,這趟去碰到另外一位(我沒問他名字),看照片應該是 Matt Lynch 這位,就是他很熱心的提供我紙盒跟包材,最後還幫我提東西到外面,放到車子上,不過我想這應該是他們前台服務人員傳統行為,下次如果有去逛我再問他名字好了。樂器保養跟維修小組內頂頂有名的是這位 Frank Ford 他就是維護 FRETS.com 至今的管理者,現在 frets.com 已經變成一個線上討論社群,裡面有非常豐富的英文資訊等著挖寶,不過一時之間想把它消化完畢是不可能的,Gryphon Strings 在網站上有註明他們是 Martin 和 Taylor 兩大吉他原廠認證的維修服務廠商,所以維修技術的水平由此可見。

雖然我還有好幾家樂器行沒辦法逛到,真的要逛遍加州北邊,可能就需要跑一整天時間,還沒到南邊的 LA 喔!下次有機會再到加州的話一定要好好排一下行程把心目中要逛的店都走一遍,畢竟在網路上瀏覽再多介紹,聽再多 youtube 的示範影片,也比不上到現場自已摸幾下刷一刷來得實際。這趟烏克樂器行之旅前後大概花了八個小時,還好主要的目的有達成,成功拿下一把 Kamaka Tenor, 希望下一次也有這種好運氣,看到我心目中的琴,體驗過後再跟大家分享囉!




加州烏克麗麗樂器行參訪(1)

這兩週去美國出差,趁著最後去加州轉機停留半天的機會,我抽空逛了幾間樂器行,當然主要是關心烏克麗麗的動態,畢竟,逛街亂玩不花錢,總比成天上網看最後失心瘋又多買一把回家來的安全許多。正文開始前的免責聲明:這是個人參訪,所有觀點都是非廣告,我如果跟他們有關係也只是付錢買單的客人,一翻兩瞪眼不是來幫誰打廣告。
第一間是在舊金山市區內的 Aloha Warehouse, 這間店位在市區的日本街上,很有趣的是我走近的時候有好幾個看來應該是夏威夷籍的大叔大嬸在門口旁杵著抽煙,相當悠閒,走進去一看,這裡比較像是夏威夷紀念品專賣店,烏克麗麗的展示區在最裡面,牆上掛了一片 Pono 跟幾個不認識的牌子,應該是夏威夷 local 品牌,另外一小片牆則是一大堆琴弦,  店老闆 Edgar Dang 常常會坐在這裡,不過他不會打擾進來的客人,我進去也只是跟他點個頭,抬頭看看有沒有我關注的項目(琴)然後就被掛在旁邊的夏威夷衫吸引走,本來很想買一件回來做紀念,尤其看到裡面有一件黑色夏威夷衫前面有烏克麗麗圖案超級酷,後來心裡想想:又不是沒機會,下次真的去到夏威夷買比較有紀念價值。忍著,繼續探索,發現這裡也擺放著 IZ 絕版(其實很難買)跟 Daniel Ho 還有一些夏威夷人發行的當地音樂 CD, 我很好奇的幾乎每一張都拿起來看,最後才出門離開,去旁邊的日本料理店吃東西墊點肚子。

再來我就衝到 San Jose, 聖荷西這裡有一家也是烏克麗麗專門店叫 Ukulele Source, 去年年底的時候本來就想來拜訪可是不巧碰到他們年底過萬聖節 + 耶誕節,連續假期老闆回日本休假,只好排在這次來看看。店門口的照片是這樣:

我剛停好車,看到一對年輕男女生拿著一個樂器盒出來,有說有笑的,看起來應該是相當愉快的交易經驗,讓我對踏入未知領域(?)的緊張心態鬆弛不少. 這裡有一位相當和氣的老闆他叫 Smiley, 如果我沒記錯他是移居美國的日本人,這位叔叔人相當好,好到對我詢問各種品牌的樂器有問必答,而且還有問必拿 --- 不管我問什麼只要他店裡有的,他一定都拿下來給我試彈,也不管你想彈多久,有時候他也不會把眼光跟注意力停留在你身上,我覺得這種對待客人的方式讓人很放鬆的,感覺好像來到朋友家裡,碰巧這朋友有滿牆的 Ko'Aloha 跟 Kanile'a 烏克麗麗而已, 只可惜我要問的 Kamaka tenor 他目前沒有,我問他哪時候才會進貨,他說他已經跟原廠下訂,可是也沒辦法先知道哪時候有貨或者哪時候寄出來,根據之前在其他地方詢問的經驗,我猜測這是 Kamaka 樂器一向供不應求造成的現象,所以也就不繼續往下追問了。倒是我後來又問到不久之前掛名  Daniel Ho 共同研發的 PhD string, 我問 Smiley 那音色表現是如何?他老哥也很爽快,回頭到櫃檯底下摸出一把 Ko'Aloha Tenor, 我猜是他自己在玩的樂器,他說:吶!這把現在上面裝的就是 PhD 你試試看.... 老實說,接過琴的當下我真的覺得他這種行為超級親切有人情味的,倒不是說一定要推銷給客人什麼東西,除了有問必答以外他還拿出自己的樂器給第一次上門不認識的人試用琴弦,除了人與人之間逐漸消失的信賴感在這裡可以重新獲得外,無非就是對烏克麗麗跟音樂的那種狂熱感,共同建築起我跟他之間奇妙的第一次互動。最後我買了兩套 PhD 弦(High G: Concert and Tenor) 外加一條 Tenor Low G 單獨弦回來準備試用。我自己彈的手感是:比 Worth CH-LGHD 弦按起來軟但是一樣維持比較明亮清澈的音色,但真正比較得等拿回來放在同一把琴上,錄音出來比較才知道,這工作可能得等兩三個月後我想把 Worth CH-LGHD 換掉才有可能真正發生了。但是我真的很推薦 Smiley 的服務熱情跟 Ukulele souece 這一間店,裡面很多中階跟入門價位的烏克麗麗,另外 Kanile'a 跟 Ko'Aloha 也不少,我第一次摸到實際的 Ko'Aloha Pineapple Sunday, 讓我很驚訝的是琴身尺寸比我之前想像中的小很多,屁股部分約莫跟一般 concert size 一樣大,但是腰部以上全部縮減成為 PS 專屬的形狀,樂器出來的音量並沒有因為琴箱尺寸的消失而縮減,維持一貫 Ko'Aloha 出品的音質特色,相當明亮而有穿透耳朵的特性. 老實說如果不是我有預算跟攜帶行李的限制,我...... 還是別說了. 這間店目前被我列入以後回來加州必逛地點之一囉!

...... 還有參訪(2) 待遇......

Friday, April 27, 2012

狐狸毛的烏克歷險記

想了好幾回終於在這邊開了一個部落格,記錄有關烏克麗麗的消息,我所知道的跟我還未曾知道但開始學習的部份,分享給大家。
分享,在學習烏克麗麗的過程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過程,一個人分享快樂的感覺可以抹除、減輕很多痛苦,很多人分享快樂這個世界就減少很多苦難,正如烏克麗麗知名演奏家 Jake Shimabukuro 說過:If everyone played the ukulele, the world will be a better place.

Music is a good medicine! Aloha~!!